文学与传媒学院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作者: 时间:2022-06-30 点击数:

文学与传媒学院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绥化学院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体系,深化课程内涵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课程是学校教学建设的基础,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我院要充分重视一流课程建设,把一流课程建设作为确保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重要措施加以推进。

第三条 一流课程的建设以学校投入为主,并通过开展课程评估,实施质量监控的办法逐步实施。

第四条 重点推进教授主讲课程、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共享三个关键环节,并通过开展课程评估,实施质量监控的办法逐步实施。

第五条 一流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遵循教育教学改革总体思路,着重建设一批教育理念新、师资队伍强、方法手段先进、教学内容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示范性课程,带动本科课程的整体提高。通过重点支持和建设,使一批一流课程接近或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第六条 一流课程建设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为核心,对课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建设。

1.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由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组成的教学水平突出、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的优秀教学队伍。一般每门课程由 3-5 名教师组成。

2.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内容应适应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应结合课程性质,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努力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认真提炼基础性内容,通过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前沿性,通过传授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本学科的研究方法,构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石;具有一套体系完善、内容先进、符合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教学基本要求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鼓励优秀教师编写适合培养目标,具有学校特色的教材。

3.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教学组织科学规范,突出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有效开展文献阅读、报告交流、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根据课程类型和性质恰当运用技术手段,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建设网络课件。

4.实践教学改革:建设能够满足教学要求、教学条件好的开放实验室及实践教学基地,有一定数量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以及良好的专业技能。

5.考核改革:改革考核内容,在基础知识考核为基础的同时,以能力考核为主要命题原则;改革考核方式,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采取多种考核方式,注重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运用基础专业知识处理与解决问题能力。

6.开展教学研究:结合教学工作实际,坚持开展教学研究,积极承担各级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课程组每年都应有教学研究论文公开发表。

7.提高教学效果:使大多数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与课程有关的科学研究进展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有较强的训练;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专家和学生的高度评价。


版权所有: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院长信箱:gaowenli001@126.com   电话:0455-83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