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传快讯丨文学与传媒学院邀请中国传媒大学王京山教授作学术讲座

作者: 时间:2025-11-11 点击数:

11月10日晚六点半至八点,由科研处主办、文学与传媒学院承办的第501期“寒地黑土大讲堂”在线上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特邀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王京山,以“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出版的演进趋势与应对策略”为题,为文学与传媒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兼具前瞻视野与实践指导意义的行业分享。讲座由数字出版专业负责人赵津主持。

讲座伊始,王京山教授以马斯克的前沿预言切入,指出未来手机与APP可能被脑机接口、可穿戴设备与AIGC所取代,内容消费方式将面临重塑,以此强调人工智能对出版业的颠覆性影响。

在技术解析部分,他系统阐述了AI赋能数字出版的五大核心支柱:AIGC推动“机器作者”从辅助工具升级为协同创作主体,引领知识服务从“规模复制”迈向“个性化定制”;算法推荐实现“边阅读、边生成”的响应式内容生态,激活长尾学术资源价值;知识图谱突破线性文本结构,构建支持“跳跃式研读”的立体知识网络;多模态交互将出版物转化为可听可视可感的沉浸式知识载体;区块链确权技术则以不可篡改、即时登记的特点,破解学术出版的盈利困境。

50156

基于上述技术演进,王京山教授进一步归纳了数字出版正在发生的五大深刻转向:内容生产进入“AIGC+人机协同”的3.0模式;产品形态从静态电子书演进为可对话的“书Bot”;分发逻辑从渠道陈列转向算法推荐,“发现”成为编辑职能的新内涵;价值评估从销量导向转向数据资产与AI训练价值;出版社角色则由“版权中间商”升级为“数据运营商”。

面对转型挑战,他直言行业四大痛点:算法匿名性导致版权保护陷入追溯难、定位模糊的困境;数据隐私泄露风险加剧,甚至危及未公开的研究思路;技术过度依赖削弱出版主体的专业性;人才结构失衡难以支撑智能化转型需求。对此,他提出四维应对策略:加强产业协同,构建智慧出版生态;强化用户参与,打造个性化服务体系;建立“技术规范+行业自律+法律约束”三位一体的治理机制;推动人才培养体系转型,全面提升行业智能素养。

讲座尾声,王教授建议大家关注《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鼓励师生在行业动态变革中主动把握机遇。整场讲座内容翔实、案例鲜活,不仅为师生指明了发展方向、提升了专业认知,也为行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思路。

92250

撰稿:赵 津

排版:冯思琪

版权所有: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院长信箱:gaowenli001@126.com   电话:0455-83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