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 | 三部《简史》选学(二十一)

作者: 时间:2021-11-26 点击数:

建党100周年学习三部《简史》

为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不断深化“四史”的宣传教育,引导我院师生牢固树立正确历史观,更好的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文学与传媒学院学党史专栏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简史》《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简称三部《简史》)为学习重点,辅助大家学好历史、用好历史、学用结合,有力促进学史视野更开阔、明史脉络更清晰、思史理解更全面。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01《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选学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党和国家发展史、中华民族复兴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论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作出了战略部署、指明了前进方向。十九大报告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是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对外工作的政治纲领和行动指南。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开创对外工作新局面,为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一、过去5年中国外交的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积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了许多历史性、开创性的重大成就。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5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伟大政治家和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和非凡胆略,谋划运筹对外工作全局,指引中国外交开拓前行,更加自信、更加鲜明地展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推进全方位外交布局,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坚定维护国家利益,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扩大同各方利益交汇点。5年来,我们以周边和大国为重点,以发展中国家为基础,以多边为舞台,通盘谋划、整体运筹、全面推进各项对外工作。我们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上近百个国家和区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拓展深化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交往格局,形成了覆盖全球的“朋友圈”,与各国人民结伴而行、共创美好未来。

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5年来,我们坚持推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形成了以“一带一路”为统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一带一路”从倡议变为行动,从理念转化为实践,快速成长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我们成功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与沿线国家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5年来,我们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我们举办北京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一系列主场外交,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应对气候变化等国际发展与合作议程,不断增强国际社会应对共同挑战的能力。

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利益,维护海外合法权益。5年来,我们始终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放在第一位,在台湾、南海等一系列涉及我国重大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划出底线、捍卫底线,坚定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极大振奋了党心军心民心,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尊重。我们贯彻“外交为民”宗旨,构建完善海外利益保护体系,中国公民和企业的海外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5年来,我们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开拓进取、攻坚克难,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我国国际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这些成就的取得,最根本的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这个全党领袖的领航掌舵,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这是中国外交始终屹立时代潮流最前沿,站在国际道义制高点,在世界大变局中牢牢把握战略主动,在新时代不断谱写新篇章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证。

二、新时代对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形势及其发展趋势,准确把握我国历史方位和国际地位,系统回答了中国推动建设什么样的世界、构建什么样的国际关系等重大问题,明确了对外工作的目标使命、中心任务、方针原则和战略部署,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作出了顶层设计、开辟了前进道路。

(一)科学判断新时代中国外交面临的国际形势

十九大报告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了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作出了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等重大论断。这是我们谋划开展对外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各国越来越成为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也是不可阻挡、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推动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也日益重塑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既是形势所需,也是大势所趋。

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这些既是影响世界稳定安宁的主要因素,也凸显各国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综合判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形势将继续处于深刻复杂变化之中,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我们要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居安思危、奋力前行,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掌握战略主动。

(二)明确提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目标使命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这宣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目标使命,表明中国外交不仅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己任,也将为人类社会共同进步展现更大担当。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是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和平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梦造福中国人民,也造福世界人民。中国将在新的发展征程中,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将通过自身稳定发展和对外开放,为世界发展提供新动力;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建设,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新探索;通过建设性参与解决国际地区问题,为世界变局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通过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世界长远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力量。

(三)深入阐明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中心任务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将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之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各国要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思想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是当代中国外交重大创新成果,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已多次被联合国文件引用,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通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路径。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就是要倡导各国秉持相互尊重原则,共同追求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的公平正义,携手合作、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相互尊重是前提,公平正义是准则,合作共赢是目标。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实质,就是要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道路、积累条件。

(四)丰富发展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方针原则

十九大报告重申,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这些外交方针原则充分体现了中国对外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顺应时代潮流,经过实践检验,是中国外交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

同时,十九大报告针对新的形势变化和时代特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和平发展战略思想。不仅强调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还突出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反映了中国人民坚持和平发展的坚定决心、战略抉择和真诚愿望,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重要遵循和依归。

(五)全面深化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战略部署

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对外工作重点任务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

不断完善外交布局,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这是中国不结盟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打破了非友即敌、结盟或对抗的冷战思维,为引领国家间关系提供了新思想、新模式。

坚持不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把“一带一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紧密结合起来,与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紧密结合起来,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强共同发展新动力。这将有力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合作,为世界提供更多互利共赢的合作契机。

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积极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这体现了中国作为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的价值取向,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对世界作出的重要贡献。

上述形势判断、目标使命、中心任务、方针原则和战略部署五位一体,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架构体系,其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正确义利观、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核心内容已写入党章,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引中国外交不断乘风破浪、胜利前进。

02《改革开放简史》选学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并取得了重大成就。

按照以人为本精神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做到以人为本,首先,必须从根本上保证人民是国家的真正主人,充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党的十七大把人民民主提高到“社会主义的生命”的高度来认识,重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强调“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提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其次,必须正确处理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提出了民主执政的理念,要求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忠实践行党的宗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再次,必须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护每个社会成员的自由、民主和发展权利。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正式载入宪法;党的十七大又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都是这一要求的体现。

按照科学精神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理论,科学性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特性。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体现科学性的要求,就是要认识民主政治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这种规律实行科学执政。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科学执政。科学执政,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和科学的方法,组织带领全国人民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科学执政,使我们党的执政活动建立在顺应历史发展必然性和规律性的基础之上,是我们党能够巩固执政地位、长期执政的前提条件。我们党还提出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党治国理政的水平,关系到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效。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既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提出科学执政和科学建党两大理论命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重大成果。

按照和谐发展精神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些都体现了和谐发展的精神和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始终把和谐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提出进一步发挥多党合作的优势和作用,做到各党派之间在思想上同心同德,在目标上同心同向,在行动上同心同行;提出进一步发展壮大爱国统一战线,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以凝心聚力,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把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结合,并且把政治协商正式纳入决策程序,以充分吸收和反映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要求,使民主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运转更加协调。

03《社会主义发展简史》选学

东欧社会主义自始至终是在“民族道路”和“苏联模式”的选择与摩擦中前进的。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共产党人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相继出现了“南斯拉夫试验”、哥穆尔卡的“波兰道路”和卡达尔的“匈牙利道路”等人民民主制度模式。东欧社会主义模式,有自己的特点,也有不少问题,因而,道路走得曲折坎坷,终于在1989-1990年相继崩溃。无论他们的成功经验还是失败教训,都值得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认真总结和汲取。

版权所有: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院长信箱:gaowenli001@126.com   电话:0455-83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