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传媒学院
寒假社会实践
返乡思校,创作含情
(二)
前言
岁末年初,文学与传媒学院的学子们踏上了一段意义深远的返乡之旅。他们以笔为媒,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入创作,这些饱含深情的文字不仅是对家乡与母校的深情告白,更是他们成长路上的珍贵印记。让我们一同感受他们在返乡思校中的所见所思,品味那些在创作中流淌的真挚情感。
01
2023级网络与新媒体一班曹媛


寒假,是一段充满温情与回忆的时光。当凛冽的寒风裹挟着冬日的气息,曹媛同学告别了熟悉的校园,回到了家乡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董家村。对她而言,故乡的土地承载着儿时的欢笑与成长的足迹,而校园的一草一木同样在心底扎根,成为难以割舍的眷恋。
校园生活的记忆在寒假里被无限放大,曹媛同学以笔为媒介,将对绥院的爱倾注于创作之中。她围绕绥化学院的校园生活、师生情谊、成长感悟等方面,展开了丰富多样的创作。她用细腻的笔触,回忆起在图书馆埋头苦读的日子,那些为梦想拼搏的瞬间,都化作了笔下流淌的动人散文;她还以诗歌的形式,赞颂老师们的辛勤付出,从课堂上的谆谆教诲,到生活中的关怀备至,都被一一写进诗行,字里行间满是感恩之情。
曹媛同学感慨道:“离开绥化学院回到家乡,那些在校园里的日常反而愈发清晰。这次创作让我重新梳理了在学校的时光,那些和同学们一起参加社团活动的快乐,还有老师对我学业上的悉心指导,都成了我创作的宝贵素材。”在这个寒假,归乡的温暖与思校的深情,在她心中交织成一曲动人的乐章,奏响了青春最美的旋律。
022024级数字出版一班罗舒语


岁至寒冬,寒假的钟声悠然敲响,绥化学院的校园暂别了往日的熙攘,而学子们的脚步却未曾停歇。罗舒语同学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开启了一段与往昔重逢的旅程。
在熟悉的家乡街道漫步时,思绪却常常飘回绥院校园。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教学楼的走廊、图书馆的一角,都让她回忆满满。她决定要用诗歌把这些回忆留存,她用细腻的笔触写下课堂上与老师思维碰撞的瞬间,那些激烈的讨论、恍然大悟的时刻,在笔下栩栩如生。她还把绥院的四季美景融入诗歌,春日的繁花似锦、夏日的绿树成荫、秋日的金黄银杏、冬日的皑皑白雪,每一幅画面都承载着在绥院的独特记忆。这些创作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的寄托,是对绥院生活深深的眷恋。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罗舒语同学在返乡的时光里,以文字为媒介,将绥院的点点滴滴编织成美丽的篇章,也让更多人通过这些作品,了解到绥院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结语
故乡是根系,给予他们滋养;母校是枝干,支撑着他们成长。无论未来身在何方,故乡与绥化学院的情谊,都将如璀璨星辰,照亮学子的漫漫人生路,让这份深情,在时光中永恒流淌,绽放华彩!
END
撰稿:吴思晴